談到敘事,是經驗、表達、傳遞、記憶人類生活的重要語言形式,在傳統的敘事學研究中,研究者時常關注文學作品,視為人文科學重要的觀點。而我們亦可以從敘事的角度切入科學普及與科學傳播,從敘事活動、敘事作品、閱讀活動等方面,理解科學知識傳播是如何可能。據此,科學敘事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跨科際合作,此跨文化事件(transculture event),其強調的是科學與人文的對話和協調,更進一步地,以各種類型的敘事,使閱聽眾提起興趣、獲得資訊、瞭解意涵、改變動機、以至於誘發行動。本專題將探索當代科學敘事的創新實踐,探討數位環境中,社群媒體、虛擬實境、數位影像等不同表現範疇的科學傳播文本,試圖描繪出科學敘事的多元樣貌。
本專題由秦琍琍教授主持,共有四組研究者參與,分別論述科學敘事各種面貌,並與徐美苓教授對話與交流,下面就各篇章簡述。秦琍琍、葉蓉慧、黃采瑛、郭柏妤以減重食品相關新聞訊息為例,試圖透過「框架」的概念指呈減重食品新聞的語言使用與敘事實踐,以反思公民社會中媒體、科學與公眾三者間之關係;而柯舜智則從數位媒體的敘事分析觀點,探討YouTube上非影音製作專業的「使用者自創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所構成的科學傳播新風潮;阮明淑將在科學敘事結構上,探索科學專家社群的內隱知識,並轉換為影音形式;李長潔則嘗試性地挖掘電玩遊戲中的科學傳播元素,直指VR遊戲《方舟公園》究竟如何用「環境說故事」(environmental storytelling),而此擬真的視角將為科學敘事帶來什麼樣的創新改變。從本專題將可以看到,科學傳播中敘事觀點的豐富發展,無論在理論概念、分析方法、研究題材、與價值上,都將有助於持續思考數位時代的科學傳播將邁向何處。
圖一 秦琍琍教授擔任本專題討論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