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在移動與不移動之間 YouTube上的旅行經驗與實踐

李長潔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2020年初,武漢肺炎爆發,緊張的疫情很快地就阻擋了旅行者們的熱情,各國的國境
管理與公共衛生政策,使我們在全球化的流行疾病情境中,減少大規模、跨地域移動
的可能性,調整並限制了各種想要出去玩的心情。

所幸,雖然肉身無法動身旅行,但旅行相關的媒體內容仍然提供大眾虛擬遊玩、舒壓
防疫的空間。自2000年以來,大量的旅行內容開始被呈現在網路空間上,從單純的部
落格(bloging)圖文介紹,到生動現臨的YouTube頻道現場遊玩,當代的旅行逐漸成
為一種「互動式旅行」(interactive travel),就算宅在家,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旅
行的媒介化,一解思鄉之愁(全球化時代下,人們常將去偏好的異地為「回家」)。

跟著YouTuber去旅行

傳染病大流行,為了保持社會距離、個人隔離,串流影音平台、社群媒體、直播平台 順勢成長,安全的虛擬世界讓人更安心地交往移動。像是臉書的旅行主題社團裡,粉 絲們都在感嘆無法自由旅行觀光的無奈,紛紛貼上自己在疫情爆發前的風景攝影,或 是分享最新的旅行觀光資訊,甚至對他國異地的疫情現況、觀光產業的困境與危機, 提出探討與辯論。也有許多人則選擇觀看旅行主題的YouTuber,進行一趟虛擬的旅 行,跟著Youtuber出去玩。

交錯互動的旅行

旅行可以說是當代全球化與媒介化的具體結果,這種真實與虛擬、數據與行動交錯的
旅行實踐,可稱作「互動式旅行」(interactive travel)。實際上,我們現在的旅
行經驗,已然是一種由旅行者、交通工具、3C科技裝備、數位平台所交織出來的旅行
活動(Davidson et el., 2017)。美國聖十字學院的社會學教授Jennie Germann
Molz(2012)從她的經驗研究裡指出交錯式旅行的三種例證:首先,地景在傳播技術
的介入下,成為一種「數位化的風景」;再者,而旅行中「善用3C產品的背包客」
(flashpacking)興起,他們創製出大量的資料內容;最後,旅行者社群與媒體構成
一個「資料交錯的旅行網絡」,連結起熱愛旅遊的大眾。

從Molz的觀點來看,YouTube與其創作者,根本就是互動式旅行的主要推動者。他們打
破了「專業旅行」與「平庸旅行」的對峙,提供大眾旅行移動的視野,也左右著旅客
的旅行決策,甚至開啟了地方活化的可能。

4種YouTuber的類型

為了瞭解台灣的旅行YouTuber,我以「旅行」為主題,蒐集「訂閱數最多」的前100名 YouTuber,並再依筆者觀看經驗彙整出代表性者,整理出目前旅行YouTube頻道的4種 類型,推薦給本文讀者欣賞:

A.旅行影像網誌(travel vlogs)

旅行影像網誌又可分為「軟派」與「硬派」兩者,軟派內容較為歡樂,旅遊地點與方
式通常較親民,其中以「the劉沛」粉絲最為眾多。劉沛透過旅行與生活的真實體驗,
強調讓旅行享樂更加有趣豐富,帶給觀眾輕鬆自在的觀看。而「NinetyRoad Travel跟
九十路公車去旅行」則以東南亞的深度旅行為主,其聚焦於旅行中獲得新奇體驗,與
獨一無二的冒險故事。盡管旅遊網誌分成軟硬,但同樣花時費工,這些YouTuber都是
3C背包客,他們透過旅行經驗的虛實轉譯,帶給大眾富有生活感的體驗。目前台灣的
旅行YouTuber大部分是屬於此類。

B.旅遊品牌的官方頻道

第二種頻道類型則是以旅遊品牌的官方頻道,包含地方觀光局、旅行社或是傳統媒體
上的旅遊節目。於2007年開播的「食尚玩家」一直是深受台灣歡迎的旅遊節目,目前
進入第四代主持人,也將內容上架於YouTube,有時發佈網路專有內容。此類以大眾媒
體與知名藝人為基礎的官方頻道,總是對大眾的旅行決策與購買意願有更強烈的影響
(吳守從 等,2012)。

C.主題式的旅行指南

以「旅行策略」作為主軸的YouTuber並不算多,這類頻道通常有更聚焦的主題與較深
度的介紹。我在此舉兩個自己喜愛的例子。一個是「旅行YJ」,她以旅行的住宿為主
題,分享實際的居住體驗,也仔細全面地分析國內外各民宿、旅社、飯店的優劣,資
訊詳盡有趣。另一個則是「Spice Travel」,該頻道以「找到沒人跟風的生活風格」
為號召,除內容產製外,團隊更設計旅行規劃、資訊分享、訂房之應用程式,建立旅
行者社群網絡,提供旅產業鍊之整合服務。

D.行腳紀實(footage)

最後一類是旅行移動的真實紀錄,通常不會有過多的剪接編輯,而是寫實地呈現步行
的過程。台灣較少該類型的頻道,我便推薦自己非常喜愛的日本頻道「獺祭書屋」
(DassaiShooku)。該頻道為京都二手書店經營,訂閱人數並不多,但頻道意旨頗耐
人尋味。瀨祭書屋以「漫步帖」為名,以穩定、平衡、細緻的紀錄影像,走踏大阪、
京都、奈良等地,按時節更新的影像,幾乎如同數位風景之詩。在防疫時期,如果你
想要逛一下難波鬧區,還是想要線上賞櫻,訂閱這個頻道就沒錯了。

幸好我們還有旅行YouTuber

在旅行與觀光活動發展的過程中,攝影技術一直扮演著連結旅行者與景點之間的介 面,無論是觀光業發展初期的一張珍貴的名勝相片,或是網絡時代興起後大量、移 動、即時的數位影像。YouTuber的互動式內容所具有的影像數位化、媒介匯流、社群 網絡的特質,讓旅行成為一種全新的展演型態,他們把個人旅行經驗、觀光客粉絲、 凝視觀看、手中的拍攝機器與各種旅遊型態,編織成一種詮釋循環,促成大眾重複或 重新體驗地方的可能性(Reino, & Hay, 2016;Urry & Larsen, 2011)。

YouTube頻道對當代旅行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在平時,他們啟發了人們的旅行靈感與 動機,推動了地方的行銷與活化;在此時,他們藉由旅行體驗的呈現、旅行資料的整 理、數位風景的表達,讓無法移動的旅人們,獲得一場虛實交錯、相互參與的愉快旅 行。當然,旅行Youtuber們本身也面臨著困境,像是「跟九十路公車去旅行」的阿勳 與林宣在4月13日的影片主題:疫情重創旅遊業!零收入後現在該何去何從?YouTube 內容的創作者正遭遇著「無題可拍」的難題。或許,這個最壞的時刻,正是我們思考 旅行、觀光與我們的關係的最好的時刻。

參考文獻

  1. Davidson, A., Peters, J., and Brakewood, C. (2017). Interactive Travel Modes: Uber, Transit, and Mobility in New York City. No. 17-04032. TRB AMOnline.
  2. Molz, J. G. (2012). Travel connections: Tourism, technology, and togetherness in a mobile world. Routledge.
  3. Reino, D., and Hay, B. (2016). The use of YouTube as a tourism marketing tool. Travel and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 69.
  4. Urry, J., and Larsen, J. (2011). The Tourist Gaze 3.0. Sage.
  5. 吳守從、林浩立、張景棠(2012)。美食節目收視行為及其對消費意願影響之探 討。《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20:85-96。
  6. 蘇碩斌(2014)。旅行文學之誕生: 試論台灣現代觀光社會的觀看與表達。 《臺 灣文學研究學報》。19,255-286。

(同文刊載於關鍵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