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與大數據,已然是當代傳播中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其特殊性質將為傳播體系與其構連的社會,帶來全面性的變革,而科學傳播亦是這場知識革命中的關鍵面向之一。我們將可見到,科學資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內容,將從「科學普及」概念下,專家主導的單向傳播,再到「公民理解科學」階段,公民與科學家之間的雙向傳播後,進入到當代科學傳播的多元傳播新境界,可視為「科學傳播3.0」。本研究群的五篇文章將試圖提出,在當代科技趨勢波濤湧現下,科學傳播領域將可能浮現的新興議題(emerging issues),探討新媒體與數據智慧究竟為科學傳播帶來什麼樣的轉變?是否形成了更有效、有趣、有意義的傳播策略?我們正踏上前往「科學傳播3.0」的道路,透過研究群的綜合討論,希望能夠展開傳播研究與實踐的新視野。
大數據時代中,科學傳播將邁向何處/秦琍琍、徐靖詠
網路與新媒體的發展不僅對科學傳播有著重要影響,如何透過新媒體有效推廣科學也已成為科學傳播實踐的重要議題。然而,新媒體的數位化、互動性、社群性和多元近用的特色固然為科學傳播闢出一條有效蹊徑,但也更加凸顯了社會性科學議題(socio-scientific issue)的不確定特質;此外,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訊息來源的多元、數據的開放、以及數據分析與解讀的多元,也增加了偽科學(pseudo-science)的可能性。因此,我們透過運用多種文本和數據探勘的方法,檢視臺灣科學部落格的形式和內容實踐現況,希冀透過研究發現能進一步討論科學傳播在大數據時代下運用新媒體發展時,所應面對與回應的問題和挑戰,並反思公民社會中媒體、科學與公眾三者間之關係。
以數據智慧與資訊圖表解讀Pokémon Go/郭迺鋒、莊秀文、鄭佳欣、李欣樺、黃筱雯
科學視覺運算行之有年,從原本僅針對科學資料進行簡單的長條圖、圓餅圖來表示科學數據,到現今的各個產業皆有自己的數據資料,大眾認為找出問題的根源和解決位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從Discovery頻道到泛科學期刊都可以看到當今的社會發展,然而,隨著視覺化的重視程度,科技業也逐漸開發出VR/AR虛擬實境,此次的視覺化技術又邁進了一大步。我們以智慧手機遊戲Pokémon Go(稱精靈寶可夢Go)為例子,藉由基本圖形類型的展示,利用視覺化的概念,找出潛在的資料型態。
臉書民眾對台灣流感議題回應/葉蓉慧、黃暐超
我們則以「關鍵字」及「媒體臉書粉絲專頁」搜尋並分析民眾對流感新聞內容的關注主題與情緒反應。結果顯示,2015年自流感疫苗開始施打,媒體對於「感冒」、「疫苗」等議題的報導並未引起民眾對於流感相關議題的關注。民眾回應與發言主題集中在「經濟」,「環境」,「生意」相關主題。而流感議題在進入2016年,民眾才逐漸感受到疫情的蔓延與嚴重性,民眾的發言與回應則以「健康」為主題核心。執行與結果顯現:新聞社群媒體與民眾反應之間顯現出差異與轉折。對於談論病毒,病株,H1N1等內容回應與反應較為冷淡;民眾對於故事性且有發展性的流感相關新聞感知、回應與反應較熱烈。
流感議題是怎麼流動的?/李長潔、邱慧仙
傳統社會科學的研究方式總是需要將社會認識片面地投入解釋模型,但在當代變量繁多、有機動態的社會境況下,傳統研究方法便顯得捉襟見肘。強調巨量數據的運算取徑,將認識社會的場景置於複雜斑駁的真實關係中,讓社會科學研究用新的視野重新把握世界。我們藉由運算取徑進入健康傳播,探討流感議題被建構的寫實過程,透過對巨量資料的理解與詮釋,如健康議題的發生、週期、類型、流動、健康議題與事件的互動、健康議題的論述構成、議題的社會情感等分析,窺見台灣新聞媒體如何建構、參與「流感」一事件。我們發現,在議題趨勢方面,流感議題與其他議題之間的消長關係,是十分又趣且可以深究之處;在議題建構方面,台灣的社會性科學議題被包裹著濃厚的情感認同語言,以達到傳播的效果。
政府機關面對疫情的危機管理/吳敏華、李珉愷
現今瞬息多變的社會裡,政府面臨許多內、外環境不同類型的危機衝擊,有些危機可以在事前偵測進而預防,有些則否。而疾病管制所面臨的突發性危機通常較難在事前覺察,尤其「流行性感冒擴散性」所涉及之生命損失,最易使政府部門陷入危機的窘境,稍一處理不慎,極易影響其主管機關形象,使民眾對其喪失信任,進而導致無法控制疫情擴散之危機。尤其面對資訊網路大量運用的新世代,新科技與社群媒體之使用已改變環境、人們的習慣,甚至是思維模式。在此一新的資訊環境下,也使得危機發生的場域從「實體」擴展至「虛擬」,甚而發生「實體危機」與「網路危機」交互作用的情形。基此,我們以2015/10/01至2016/4/10流行性感冒議題為個案研究對象,運用文獻探討法、個案研究法及調查研究法,探討流行性感冒議題在大數據中如何呈現,與平面媒體如何描繪疫情事件與政府部門之危機處理,藉以瞭解政府部門面對流行性感冒議題之危機處理策略。
新時代、新科學、新傳播
本研究群在研究與討論中已然反映了一個嶄新的知識與研究形態的成形,其將必定深刻地影響著未來幾十年間的科學傳播研究與科學傳播實務。不但傳播的內容可以透過巨量的數據來達到「逼近真實」的剖析與觀察,讓新聞或節目更具精確特性,也使傳播的研究得以從更全面的視角、更接近閱聽人的位置來進行層次豐富的詮釋、分析、預測。在今年的科學傳播年會的專題演講中,台大榮譽教授陳泰然也呼應著我們的論題,大數據的時代來臨,更全面、更方便、更便宜的資料採集,將使自然科學會有一番嶄新的面貌。科學傳播也將在這樣的新時代境遇中,邁向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