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使用與滿足理論視域下的互聯網知識付費初探—以「分答」為例

魏 武 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生

· 科學傳播,社群媒體

2016年被稱為大陸「互聯網知識付費」元年。在這一年中,包括「知乎」「分答」「喜馬拉雅FM」「得到」等多個以知識付費為核心的互聯網平台相繼出現,一時間,平台和產品的數量呈現井噴態勢。其中,以「喜馬拉雅FM」創立之「123知識狂歡節」最具代表性——在2016年12月3日當日,「喜馬拉雅FM」平台線上交易額超過5088萬元人民幣。互聯網用戶對於知識付費的積極參與可見一斑。

根据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所發布的《2018上半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動態監測報告》顯示,在2017年1.88億互聯網用戶參與知識付費的基礎上,201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92億。随着行動付費技術的成熟和付費觀念的普及,大陸互聯網知識付費規模整體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互聯網知識付費的時代已經到來。

然而,在整個行業高速前進的同時難免會產生一些「犧牲者」。「分答」作為以手機為主要載體的行動知識付費平台,內容涵蓋科普、健康、教育、互聯網、財經等多個領域。在2016年5月發佈后立刻吸引到了千萬美金的商業投資,一個月后便擁有超千萬的用戶和1800萬元的訂單總額(任曉寧,2016)。然而,據易觀所發佈的《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白皮書2017》數據顯示,僅僅半年後(同年12月),「分答」的用戶數量便只能勉強維持在20萬上下,至2017年10月更是不足10萬。2018年2月,「分答」正式更名為「在行一點」,但仍舊反響平平。

作為互聯網知識付費行業的先行者,「分答」的隕落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但其獨特的產品內容和消費模式值得我們思考。不同於大多數平台的「合輯付費」(如喜馬拉雅FM、得到、豆瓣等)或「打賞」(如知乎、簡書、微信等)等模式,「分答」採用了單次付費的線上語音問答模式。所謂的單次付費指的是消費者對某一特定問題感興趣時,需對該問題進行付費后方可得到回答。這一模式包括「答案查看付費」和「付費問答」兩種形式,「答案查看付費」是指用戶付費查看已有問題的答案,「付費問答」則是指用戶付費邀請指定的知識生產者回答特定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分答」中的所有答案皆是以語音為載體呈現的。

在如今數位時代的背景下,與互聯網知識付費有關的議題已成為眾多研究的焦點。而我便選取曾經的行業領軍平台「分答」作為研究對象,基於使用與滿足的理論視角,探究「分答」衰敗的原因為何。由此從實務的角度提出互聯網知識付費平台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並試從理論層面提出新的研究思考方向。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