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新聞敘事的網路探險 陳順孝老師暢談新聞敘事大趨勢

作者/周昕瑩 世新大學創新傳播與數據智慧實驗室研究助理

攝影/李長潔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創新傳播與數據實驗室於4月24日共同舉辦了「領域鉅轉變 / 傳播的創新與革變」系列活動,邀請輔大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陳順孝,以「網路新聞的敘事探險」為題,帶領現場70位參與者搭乘時光機,一起經歷台灣新聞的過去、現在到未來,探索新聞敘事的多元流變。博士學程本學期的系列活動,聚焦於傳播領域轉變,推動世新大學傳播知識創新實踐,而陳順孝教授的講座正揭示著,新聞媒體正劇烈地轉向多模態表達、以社群為中心的敘事策略。

陳順孝老師暢談數位時代的新聞敘事
主持人秦琍琍教授認為傳播領域正在劇烈轉變,世新大學將站在趨勢的浪頭。

更加多元表達的數位新聞 讓新聞更好看

陳老師認為,當代網路媒介是一個可以使用所有媒材的表達平台,混雜編織文字、影像、動畫、互動遊戲等傳播形式,超文本的特性讓新聞敘事從傳統的封閉型閱讀,變成越加開放的互動行閱讀。他以「報導者」的《急診人生》專題作為案例,該報導利用遊戲互動的方式,讓讀者沉浸在急診室內難以想像的忙碌與壅塞,體驗醫生緊湊的日常,成功吸引了讀者的關注。

這樣的新聞敘事變遷,從單一的文字與聲音表達,演進到多元媒材的展現。陳老師認為,敘事轉變的重點並不在於「新技術」,而在於我們將具備更多的「說故事」方式。例如「紐約時報」在2012年的Snow Fall數位報導,該文本除了文字的書寫外,更結合影像、聲音、3D地形圖、資訊圖表的互動敘事,帶給讀者嶄新的閱聽經驗。

學程的博士生專心聆聽。
同學們都相當用心的紀錄講座內容。
口語傳播學系的大四生們在現場馬上應用講座提供的內容製作小工具。
參與的同學們認為,這場講座對內容製作技巧與創意都非常有幫助。

大數據與厚數據輔助編劇創造成功人設

不僅是多媒材表達,陳老師舉近期爆紅的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例,探討為何《與惡》的「人設」與「劇情」可以深受觀眾喜愛。原來編劇是利用社群的數據分析與大量的田野調查作為設計基底,創造出更深入人心的內容,最終造就好評、引起大量討論。陳教授認為,未來的新聞敘事更需要從社群與使用者為中心,引領公共討論,讓大家對內容能更有所體會、感動與認同。
 

新媒體平台上的新聞報導在字數逐漸減少後,讀者的理解難度也隨之提高,要閱聽眾看懂新聞內容將是一項未來挑戰。陳老師強調,新形態的新聞產製,將需要更清楚地設定受眾族群,配合不同的網路資源與數位技術,例如:地圖、資訊圖表、動畫、數位配件、虛擬導覽、遊戲等呈現方式,能讓新聞傳播更有效率、更有趣味。

廣電系何懷嵩老師則提出了數位媒介架構的討論。
公廣系陳宇卿老師也與陳順孝老師在新技術的教學問題上進行交流。
公廣系副教授陳一香認為無論在何種媒介上新聞敘事的邏輯都仍然是基本功。
口語傳播學系的葉蓉慧老師在講座後與陳順孝老師交換內容製作的心得。

博士學程系列活動於五月推出重頭戲

在講座的最後,陳順孝老師與現場聽眾進行現場問答,多位參與的本校教師提出相當具有反思性的討論。本學期的「領域鉅轉變 / 傳播的創新與革變」系列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5月31日還有「新/舊媒體交織下的健康傳播」、「科學傳播+:全媒體實踐創作工作坊」兩場精彩活動,歡迎有興趣的師生一同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