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之後,Hilary Clinton大敗給Donald Trump,這不僅讓瑪利亞掃了好幾天專家眼鏡的碎片,更是狠狠的拆了主流媒體的民調招牌!相關檢討民調失準、大數據獲勝的評論與報告,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有人說民調已死,大數據當道!甚至民調失準的狀況,不如章魚哥,或是擲筊的二分之一機率。民調在預測2008、2012歐巴馬當選稱得上是james bond,但在2016預測希拉蕊時反而打不到釘子、卻打爆了頭!民調在2016美國總統大選中了槍,但這一槍真的致命?
根據CNN的開票數據,希拉蕊的popular votes贏過川普約160萬票(63,515,588 vs 61,917,320)來看,大概是1.3%( 48% vs 46.7%)的差距,對比選前一周各大主流媒體民調(如下表)的結果,可以發現媒體民調認為希拉蕊獲勝的差距約在1%至6%之間,平均勝川普3.2%。以±3%的抽樣誤差來看,這個結果大致上顯示民調仍然是具有參考價值,尤其是以800到3500個樣本推估1.2億人口的意見趨態,可以說是相當精準。
資料來源:realclearpolitics.com。
然而,選舉結果卻大讚LA Times的民調獨排眾議,在主流媒體中直言川普獲勝的民調精準,可是從數字上來看,LA Times準的只有川普的名字,以其主張川普勝希拉蕊3%,加上普選票希拉蕊勝川普1.3%,LA Times的民調誤差高達4.3%,而LA Times的抽樣誤差也高達4.5%,依此來看,這也算是相當「準」的民調誤差。
傳統民調 VS. 人工智慧大數據
既然川普贏在選舉制度,輸了普選票,那我們又該怎麼樣來看印度人工智慧MogIA的預測呢?MogIA號稱透過在 Google、 Facebook、 YouTube 等網站上收集超過兩千萬筆資訊進行分析,預測結果直指川普將贏得本次的總統大選。大數據資料分析令人激賞,但MogIA預測川普最終會勝出,究竟指的是在普選票的逆轉勝,還是精準預測川普在那些搖擺州將小勝希拉蕊獲得選舉人票,進而取得最後的勝利?這點頗令人好奇。據報導指出MogIA分析在社群媒體的參與程度上川普勝於希拉蕊,這反倒證明了社群媒體的參與程度並不能呈現普選票,社群媒體的真實顯然不等同於普選的社會真實,否則這個由6個人小世界串連出的社群網絡應該要能夠貼近真實的普選票結果,也就是希拉蕊勝川普。因此,人工智慧根本就失準。
所謂大數據的「準」,只是一場由「社群、選戰策略與議題操作」所構織出來的意外!
倘若要強硬解釋,那最多也只能將社群媒體參與程度跟議題氛圍做連結,而這個氛圍巧妙的逆轉了某些州(如,搖擺州)的普選結果,讓川普獲勝取得選舉人票贏得整個選舉。換言之,川普的Alamo計劃精準掌握關鍵社群,並投放臉書廣告,使得社群媒體參與程度塑造了議題氛圍,擴大了美國特別的「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的政治影響。川普雖然有性騷擾醜聞、逃漏稅疑雲,一度發酵,但發酵期夠長,也足以進行消毒工作,讓你相信川普歧視女性的言論只是男人間的玩笑話;反觀希拉蕊在選前11天的新電郵門事件,選前1天FBI不起訴的決定,顯然都讓希拉蕊陣營無法即時消毒。如果我們將社群媒體平台視為一個進行選擇、定義、框架、擴散競選訊息的媒體,而川普迅速定調希拉蕊「有罪」,並受到「遭操控的系統(指FBI)」保護,合理的要求「美國人民在11月8日投票伸張正義」,成功地運用新電郵門事件建構自身「闡釋性的優勢」。與其說是大數據有多準,倒不如說是競選策略的精準。
轉向爭取網路鄉民吧!?
當然,臉書上充斥著假新聞(這點祖克柏是極力撇清滴….),這些誇大的、快速傳播的不實訊息成功地被分享、按讚,再加上臉書「同溫層」效應,不能被查證的消息(假消息)就扮演著將競爭態勢拉平的選戰工具,臉書的演算法也是,只要讓community開始傳播,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樣,小世界就此起彼落的打噴嚏,擴散速度之快遠勝於開記者會、上廣告的傳播效果。只要讓支持者分兩頭站,社群媒體讓選舉議題就沒有「冷處理」的空間,兩極對立、指鹿為馬就能讓支持者更堅定地相信,並讓中間選民動搖。所以說,當正規選戰中爭取不到中間選民,就轉向爭取網路鄉民吧!
整體而言,我們在美國總統大選的主流媒體民調,並沒有看到民調的失準,相較於使用全數據分析的大數據,所謂大數據的「準」,只是一場由「社群、選戰策略與議題操作」所構織出來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