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談一些簡單的觀念,就是視覺化的原則,當我們把握這些原則,就可以稍微做出一些優質的圖表圖像這樣。 . 當代視覺化依照各種實際使用需求,發展出相異的形式與內容,也對應於不同的應用範疇。如數據視覺化(data vis)、資訊視覺化(info vis)、資訊圖表(infographics)、科學視覺化(scientific visualization)、資料藝術(data art)、資料新聞學(data journalism)等等,不過,當一位視覺化運用者試圖要達成「有效傳播、深度思考、形成共識、促成行動」,或是,退一萬步言,你希望自己的圖像表格能夠「好看」(易懂+漂亮),那就是要把視覺化實踐當作一種「說故事」(storytelling)。
Andrew Vande Moere與Helen Purchase(2011)認為完整、實用、美觀是視覺化的主要技巧。而Jason Lankow等(2012)人進一步補充,認為吸引力、理解、記憶是更重要的原則,因為視覺化應該是奠定在溝通需求的基礎上,吸引力表示應該吸引觀眾自動前來,理解指向有效的提供知識與充分理解,記憶則是指出這樣的溝通應該是難忘的。 . 而該如何達到吸引力、理解、記憶的有效傳播,或是完整、實用、美觀的三個原則,其實即關乎「設計」(視覺)、「資料」、「敘事」三種實際工作。設計指的是美感上的符號運用與再現,資料則是對各類數據的蒐集、整理與掌握,敘事就是增添富有意義的文案設計,三者相輔相成而達到「說故事」(storytelling)的最佳果。
而三者在比例上的側重不同,呈現的樣貌與應用的領域也隨之不同。「研究視覺化」較傾向設計與資料兩技巧,強調「啟蒙」(enlighten),企圖透過資料的呈現方式,達到感知、探索、分析資料的功能。「敘事型視覺化」則側重敘事與資料兩者,強調「解釋」(explain),企圖讓閱聽眾能夠透過簡單的傳達,達到認識、理解複內容的效果。若將技巧偏重在設計與敘事,則指涉「報導」性質,強調「參與」(engage),目的在形成共識,且更進一步地誘發認同。 . 就筆者整理,Kirk(2016)所提出的三個「好規則」,適恰的表達了視覺化工作中所需要把握,有著較為深刻思考的觀點。這三項規則分別是「好的視覺化是可以信任的」、「好的視覺化是容易接近的」、「好的視覺化是優雅合宜的」。
#原則一,指陳著「信任」(trust)與「真理」(truth)的辯證關係,真實、可信的資料是優化視覺化的根本基礎,無論如何,對於閱聽眾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正確、有用、合適的資料,好的資料可以建立起信任,是尋找真理的第一步;但若以「真理」包裝錯誤資訊,以搏得信任,則是道德上的危險。
#原則二,告訴我們,好的視覺化應該是要試圖讓觀眾們都能輕鬆接近,它應該要容易理解、便於使用,運用適當的傳播管道、呈現方式來讓人們取得。你是否也有看不懂某個數據圖表的經驗呢?那製圖者可要好好反省。若視覺化內容太過突兀,難以理解、取用,無法達成效果與影響,那便不是一個好的視覺化。
#原則三,則說明美感也是影響視覺化優劣的因素,Kirk使用了「優雅」(elegant)一詞,許多學者都提到資訊視覺化的重要表達技巧是「化繁為簡」(minimize),是一個來回於抽象化與具象化的過程,所謂「優雅」便是描述視覺化必須要富有美感、合宜簡化、關注細節,讓意義能有最適當的呈現。 . 希望大家都對視覺化有更進一步的基礎性認識,我們下次將針對視覺化的類型來論喔~ .
參考文獻: 1. Kirk, Andy. (2016). Data Visualisation A Handbook for Data Driven Design. SAGE Publications Ltd. 2. Moere, A. V., & Purchase, H. (2011). On the role of design i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10(4), 35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