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財金系郭迺鋒老師仔細為大家講解不同的軟體類型
由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主辦的「大數據還是厚數據:質量社科方法超密集導入工作坊」,於9月21日隆重展開,課程參與熱烈,共有將近70名校內外教師一同領略數位時代方法論的奧秘。該工作坊透過21日、28日2天的超密集課程,聚焦討論運用大數據的「社會網絡分析方法」,釐清脈絡深度的「層級分析法」,以及強調厚數據的「民族誌研究方法」,從最基本的方法論原理,到實際的操作實踐,再到質與量的協作對話,作出基礎、全面、實用的技巧傳授。
該工作坊邀請領域專家,帶領世新師生一起手把手學方法。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郭迺鋒以數據智慧觀點出發,傳授充滿互動性、深縱性、與可視性的「社會網絡分析」,挖掘數據中的人物與人物、事件與事件之關系;而口語傳播學系葉蓉慧教授,以人類學厚描技術為本,採集與深化強調「人」的厚數據,尋找人群語言與行為中最核心的意義脈絡;最後由傳管系的許碧芳老師,持續探索複雜社會脈絡中,了解如何藉由數據的層級釐清,清晰描繪出因果關係的真實輪廓。
圖二:工作坊現場共約70位師生參與,相當踴躍
在21日的「社會網絡分析」課程中,郭迺鋒教授一方面講述透過數據思考的方法,另方面則手把手地教導學員程式工具實作。他認為,社會本身就存在著網絡結構,無論是個人、社會、國家,都可以化為節點與節點的關係。如果我們知道自己的空間位置、節點與連線,我們就可以更仔細地了解空間中的資訊,並且加以視覺化,促進概念的傳播與資料的探究。
社會網絡分析即運用圖學(Graph theory)從這些連結去研究整個結構,比如看看一個群體能分成多少個集合圈(Clustering),而誰又是每一個圈中的關鍵者(Key Person),甚至是描述節點間的密度、稠度等等。郭迺鋒教授認為,自2011年開始,社會網絡分析已然成為一個知識生產的轉變,刺激著像是政策、視覺化、預測等範疇的革新發展。
圖三:郭迺鋒老師邀請學員分享資料使用的技巧
此次的工作坊實際使用目前常見的軟體,如Gephi、R、VOSviewer、Python,思考著因果關係、空間位置、影像,如何成為一種網絡連結之整體。工作坊的交流中,秦琍琍老師也分享,我們應先有概念,再找資料,握有軟體後,就可以有更新穎的思考乍現。一整天的課程,每一位參與者都收穫滿滿,分享著自己的分析成果。
「大數據還是厚數據:質量社科方法超密集導入工作坊」的第二場,將在9月28日於S1204舉行,該日將關注於質性研究中的民族誌研究方法和層級分析法,由葉蓉慧老師、許碧芳老師和大家一同探索數據背後的意義架構。工作坊透過兩天的教授與學習,期盼帶給世新師生,在社科研究方法面向上的啟發與反思。
圖四:「大數據還是厚數據:質量社科方法超密集導入工作坊」隆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