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質量社科方法超密集導入工作坊 許碧芳老師、葉蓉慧老師傳授研方技巧

黃采瑛 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生

李長潔 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broken image

圖一:於9月28日舉行「質量社科方法超密集導入工作坊」

隨著傳播技術的革新,社會與文化也跟著進入到嶄新的視野中,在這樣的超傳播時代,我們就該具備更加深入的傳播研究技巧。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位學程、創新傳播與數據智慧實驗室,接續著9月21日的社科方法工作坊上的量化方法研習,於9月28日舉行「質量社科方法超密集導入工作坊」,邀請傳管系教授許碧芳、口傳系教授葉蓉慧,用整整一天的時間,帶著現場70名參與者探究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的奧秘。

本日工作坊由許碧芳老師首發精彩的上午場演講,傳授非統計範疇的方法工具,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此研究方法是一種釐清脈絡的方法思考,透過系統化、層次化的資料處理,提供最適化的解答與決策。許老師也帶來多項經驗研究案例,與參與者分享,並且於會後有熱烈的討論。

broken image

圖二:工作坊由許碧芳老師首發精彩的上午場演講

下午場則由葉蓉慧老師分享自身從傳播研究進入醫療領域的經驗,談民族誌研究方法的應用。她將民族誌與科學研究的學術要求進行對比,試圖從兩者不同的研究性質談論民族誌該如何兼顧社會科學的嚴謹性。她指出民族誌的研究大多從參與觀察、訪談法、文獻與史料整理,甚至是紮根理論來進行研究場域的描述與資料收集。葉蓉慧認為,民族誌實為一成品。你可以用問卷法、訪談法、參與觀察等挖掘研究對象訊息的方法,歸納一個現象、說明一個文化、提出一個解釋,甚至當現象足夠規模時變成是一個理論。研究者需要在進入研究場域前思考自己究竟想知道什麼?

broken image

圖三:下午場則由葉蓉慧老師分享民族誌研究方法

在「質量社科方法超密集導入工作坊」中,兩位老師皆說明了,研究者需要能對現象或事例進行多角度的解釋與詮釋,並且援引充足且具份量的文獻與之呼應。此外,研究者亦需具備進入現象的勇氣,並能時時修正或調整對於問題意識的敏銳度。傳播博士學位學程主任秦琍琍也鼓勵參與者,方法是一種工具,平日便要多琢磨練習,方可銳利。連續兩週的「質量社科方法超密集導入工作坊」,活動參與者專心學習、踴躍發言,也有多位教師、業界人士提供自己的觀點,交流完滿,共創新知。

broken image

圖四:現場70名參與者一同探究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