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長陳清河開場講話
世新大學新聞系於5月31日舉辦「新聞的政治、文化與科技學術研討會」,傳播博士學 位學程主辦其中的專題討論—「新舊媒體交織下的健康傳播」。在學術副校長陳清河 的開場講話後,專題討論隆重展開。這場專題由學程主任秦琍琍邀請楊意菁、阮明 淑、吳敏華、邱慧仙、蘇純女等校內外學者,針對健康傳播的多元視野進行討論,更 邀請到政治大學的陳憶寧老師一同對話,觸探傳播領域的再思考。下面針對各發表進 行簡短介紹。
專題討論由博士學位學程主任秦琍琍召集
楊意菁老師以環境議題為題材,建構在台美媒體報紙的資料上,運用報導量理論,來 了解環境議題如何被媒介關注。楊意菁認為,透過報導數量的評斷,就可以理解大眾 社會之輿論方向與速度。從楊老師的經驗研究來看,1987-2017年台灣的長期報導趨勢 中,可發現「核能」議題、「水資源」議題、「氣候變遷」議題為前三大報導議題, 較少討論的是「基因改造」、「塑化劑」、「糧食危機」等。反觀國外報導,則以 「氣候變遷」、「核能」、「食品安全」、「糧食危機」為關鍵議題。由此可見,社 會動態、事件強度與報紙屬性、報導數量有顯著的關係,而中外媒體所關注的環境議 題也依賴社會脈絡而有不同。
阮明淑老師則以資訊傳播學中的知識架構分析,針對學術資料庫進行探索,透過學術 研究的發表與引用,企圖了解「健康傳播」主題在資訊傳播領域中的趨勢走向。阮明 淑建置了相當巨大的資料體系,瞭解各學門之間的耦合度,其中「資訊」、「醫學」 在引用量上明顯攀升,更在2013年之後,健康傳播更具體地在資訊傳播領域中形成研 究主題,並關聯於電腦科學學門。
發表人楊意菁
發表人阮明淑
吳敏華老師認為,食品安全是當代最重要的健康議題,她以三大報(自由時報、聯合 報、蘋果日報)為資料,進行長期的數據觀察。新聞報導的媒體再現,反映著大眾與 政府之間的風險溝通關係。該研究以「食品安全」、「食安」、「黑心食品」為關鍵 字,做媒體內容的非結構性資料。在傳統報紙媒體裡,政策規範(政府單位、官員、 正治人物)是最大量的報導對象,由此可見,對於政府的風險溝通來說,可以增添更 多其他的面向,例如「科學發現」議題,以達到建立大眾科學素養、健康素養的效 果。
邱慧仙老師以新興的閱聽人行為為主題,討論「追劇」行為中的健康話題在社群媒體 中是如何被討論。追劇行為中的健康議題詞頻,最多的詞彙為「老花」、「健忘」、 「失智」。不過,「醫生」一詞彙,居然在相關的內容中僅出現一次。台灣OTT平台已 然成為趨勢,使用行動載具觀賞影片是當代閱聽人的特殊行為,可以從邱老師的研究 中,略見未來傳播領域的隱現議題。
發表人吳敏華
發表人邱慧仙
蘇純女博士生以朝鮮半島豬瘟淪陷作為發表的引言,開啟她的研究討論,即台灣非洲 豬瘟議題的風險傳播與風險管理。蘇純女以「防疫小尖兵粉絲專頁」為研究對象,探 索隱藏於豬瘟議題中的論述力場。蘇純女的研究發現,該專頁運用了豐富的視覺化、 社群媒體策略、多模態敘事,引導大眾的風險議題關注。社群媒體的靈活運用,的確 是風險傳播的好工具,長期性、策略性地對粉絲的經營,將可能在關鍵時期產生巨大 的作用。
針對五篇文章,評論人陳憶寧老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究新媒體、舊媒體上的風險 溝通技巧差異,並討論了健康、環境議題的特殊政治性,犀利的評論相當精采。「新 舊媒體交織下的健康傳播」專題討論,校內外學者、學生共約40人與會出席,透過健 康、風險、科學等不同議題之探討,達到創新傳播領域之目標,刺激更多元、更跨界 的領域再思考。
發表人蘇純女
專題討論共約30位校內外學者、學生參加